咖啡是时下比较热门的饮品之一,咖啡文化也逐渐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,咖啡的"地位"也逐渐平民化,从白领的标配演变为大众化需求。虽然每个人对咖啡的见解不同,但不可否认,咖啡市场的格局会越来越大,而中国的咖啡市场俨然是一片蓝海。
国内咖啡市场在很长时间里都处于外资品牌垄断的阶段,虽然国产咖啡在技术、风味上都有了很大改观,但依然弥补不了品牌影响力带来的鸿沟。近几年随着资本的涌入,国产咖啡才有了与国外品牌叫板的力量,国产品牌的崛起除了能带动国内咖啡行业的发展,还能够促进咖啡的多元化发展,丰富消费者的味蕾。
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助推了咖啡的变革,长期以来,以速溶和现磨咖啡为主的巨头们也都纷纷推出各种咖啡类饮料,浓咖啡、风味咖啡等相继登陆商超货架,市场呼声很高,国内相关部门也应景的发布了咖啡类饮料标准,进一步规范咖啡饮料市场。咖啡饮料的优势较为明显,省去了泡咖啡的环节,即开即饮。但真正喜欢咖啡的消费者很少选购咖啡类饮料,原因就是风味不够纯正,这也是咖啡类饮料的缺陷。
咖啡类饮料多是以速溶咖啡为基础,添加水、白砂糖、乳粉、稳定剂等混合而成,产品配方与即溶咖啡基本相似。因为咖啡类饮料是常温饮品,咖啡呈味不足,因此很多产品也都添加食用香精以突出风味。风味更浓烈的浓咖啡饮料会通过添加咖啡豆来增强口感与风味。
咖啡豆是咖啡的主要风味来源,影响咖啡豆的因素有很多,品种、产地、成熟度、加工方法、烘焙工艺、研磨器具、水温等都对风味有较为敏感的影响,人们对于现磨咖啡的狂热追求,就是基于咖啡豆原始的纯正风味。生咖啡豆在炒制过程中的主要寡糖、蔗糖裂解产生葡萄糖和果糖两种还原糖,之后在美拉德发生中与游离氨基酸、蛋白质游离氨基发生作用,生成大量具有香气的挥发性化合物。随着炒制过程的进行,其他反应机制同步进行,比如碳水化合物、含氮化合物、绿原酸和其他有机酸以及酯类化合物之间发生降解反应和热解反应,进一步生成挥发性化合物。
咖啡中的风味物质多达几百种,具有特征风味的只有28种,主要有呋喃类、吡嗪类、吡啶类、吡咯类、醛酮类、酚类、硫化物和有机酸等,咖啡最直观的味觉特点是苦、涩,苦味主要来源于咖啡 因,咖啡 因是一种黄嘌呤生物碱化合物,热稳定性强,在咖啡豆的加工过程中含量变化微乎其微。涩味主要来源于绿原酸与其降解产物奎宁酸,随着烘焙程度的增加,绿原酸逐渐减少,涩味降低,再随着烘焙时间的延长,绿原酸的分解产物会进一步发生氧化反应,形成烟熏味物质,这也是深度烘焙咖啡的基本制作过程。
咖啡的苦涩味受温度影响变化少,因此咖啡类饮料可以很好的保留咖啡的基本风味,而其他大部分物质在热环境中才能发挥风味特性,咖啡类饮品在风味上稍逊一筹。因此,工业化生产中,咖啡类饮料与即溶咖啡类似,借助乳粉等配料和添加剂的加成作用,使咖啡风味衰减得到遏制,但鉴于温度的差异较大,咖啡类饮料风味需要着力改善。
随着消费质量的提升,很多产品跟不上需求更新的节奏,咖啡类饮料即在其中。咖啡市场始终以风味口感为品质的衡量标准,咖啡类饮品恰好在关键问题上存在短板,倘若咖啡类饮品是以初级咖啡爱好者为受众群体,那也变相扼制了产品的开拓势头。所以,以持续改善咖啡类饮料的风味与口感为目的,采用先进的处理技术,才是咖啡饮料发展的根基。